找到相关内容481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心经:学佛到成佛的心历路程 心灵智慧结晶

    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异空,空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增不减,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眼界,乃至无...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。能除一切苦,真实虚。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。即说咒曰:“揭谛揭谛,般罗揭谛,般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。”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2784588.html
  • 从筛法数论看心经

    “相”的,但它的相与其它诸法相又不同,心经说它:“不生不灭,,增不减”。这种类似“筛孔”一样的约束式描绘,旨在强调了“空”的“相”。 “空相”它有对一切法相的“性”有进行筛选的永恒权力,所以“空相”不生不灭,,增不减。  关于上面这一段,数学界纯数论的研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,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用了“无理加权”来解释类似的“空相”,陈景润当年加权之理尚无寻到。反正,上个世纪的西式逻辑...

    昌迦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1465103.html
  • “知错”与“改过”的重要性

    无不相,不生不灭,增不减。 ...     昔时白居易出任杭州郡,入山遇乌窠禅师问道,禅师曰: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白居易曰:三岁孩童也晓得。师曰:八十老翁行得。由此可知光了解恶行、恶念仍是不够的;诚如地藏王菩萨所言:娑婆世界众生...

    佚名

    |忏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0811101668.html
  • 一念契入无垠

    临。而此难安之心,限于个人之生死,乃所有有情永恒之同病。于此体会无垠,则非空洞之理念,而有实际之内容。故知无垠不止包括佛陀之智悲,亦含盖凡夫之恐惧、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而为此等所限。佛法故曰:“佛力不可思议;众生业力亦不可思议”。   无垠之本来,毕竟无可限量,故曰:“不生不灭,增不减。”故曰: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而于一切有为法则曰:“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。”佛法慈悲所指,...

    林钰堂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2122253798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比丘尼见了比丘,为何要礼拜?以现在的社会情形来说,是不是民主?

    必经的过程,不然,龙女又何必‘于众会中,忽然之间,变成男子,具菩萨行,即往南方无垢世界,成等正觉’呢?   其实磕个头,双方都是‘增不减,’...‘女身犹有五障,……云何女身速得成佛?’大概是这个原因,为了消除女身的五障,才产生了八敬法,这是佛陀的一片悲心,应当奉行才对。   假若有女众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203311585.html
  • 拒”的正念观照

    根据《四念处经》的特殊教导:观察诸法而抱任何成见,只是保持正念地观察,作任何评论,不对你正在观察的对象采取任何态度。这样,在正念观察的光芒下,这个对象的本性就得以显露出来,你就会悟入奇妙的真理,如不生不灭,增不减,等等。在这种修行中,既没有对对象的贪著和追逐,也没有对它的压抑,这就是“清净观”的无诤之道。既没有渴望,也没有厌恶。我们的心理感受就是我们自己,因此,我们不要去压抑它们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05555609.html
  • 细常断

    只是都是书上的。不变随缘,照理说,最多讲“本无垢”。讲本清净实际上是有所增益。初学时如此说无妨碍,久后当除此.你该不该除了?除容易沾常.除非你每次提到本清净时,都想一下这是。   理体二字...细常断   越尘居士  博为:   回答麻叔,请麻叔不容人情,直指错谬,给大家都受益。本清净是指真如不变,不变随缘;真如在理上讲是中道不二,无自性的理体。在事上讲是本觉。本觉本身也是无自性的,落二...

    越尘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174749.html
  • 参禅应该先知道

    再到下个生命的开始,我们“觉的能力”从来没有变过。所以,我们的“觉的能力”是不生不灭,增不减,本自具足的。那么,如何让我们这个“觉的能力”时时刻刻保持觉悟的状态,就是我们要做功夫的目的。   我们知道,我们的“觉的能力”虽然是不生不灭,增不减的。但是,我们的“觉的能力”是有觉悟与迷惑之别,比如同样一杯水,有的人感觉它是冷的,有的人感觉它是热的,这就存在迷惑;再比如同样一杯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06072582910.html
  • 平常心是道

    自有他独特的见解和体证。这个见解和体证,也就是南泉和尚所说、赵州禅师所悟的“平常心”。  对“平常心”,《般若心经》中有一段开示可以说是揭了底的,这就是“不生不灭,增不减”。许多学习《心经》...原则。  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皆可成佛?为什么心佛众生三无差别?正是因为这个心是“不生不灭”的,也是“”的,还是“增不减”的。对这个大道本源的心,谁能加以生灭垢净和增减呢?众生之所以是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4040070.html
  • 心定法师在佛光山演讲“实用的金刚经”

    《金刚经》是一部,着重实践与力行的经典。“金刚”就像“钻石”般的坚固、明亮、清净,能降服一切烦恼,是诸法的体性,也是空性,故以来说明金刚如钻石。   对于经文的“因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一偈,心定法师说,一般人处顺境时,容易迷失在顺境里;在逆境中,比较容易发觉自我;若能在生活中体会一切皆是虚妄,进而修正,则能安住身心。“得到的骄慢,失去的怨怼,世间本来无常,可从顺境中体悟一切无所得,逆境...

    佚名

    |演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4/08470923182.html